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传承红色基因,11月11日晚,我校第四期业余团校第三讲在阶梯教室顺利开讲。本次讲座聚焦《共产党宣言》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著作,系统梳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成书历程,深入阐释核心内容与深远影响,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理论盛宴。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讲座中,主讲人智能装备制造系团总支书记唐建成详细剖析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的同时,催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对立,为革命埋下伏笔;1825年首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社会矛盾,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19世纪30至4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些运动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亟需先进思想的引领,《共产党宣言》的撰写应运而生。
随后,他追溯了《共产党宣言》艰辛的成书过程。1846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为建党奠定思想与组织基础;1847年,二人接受邀请改造正义者同盟,并先后起草《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为纲领制定筑牢根基;1848年2月,经过紧张撰写与完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这一过程既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熟的见证,更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在核心内容解读环节,唐建成指出,这部仅一万九千多字的著作,由引言、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构成,思想内涵极为丰富。其深刻阐述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纲领与使命,批判了各类假社会主义学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决心与斗争策略。而在影响层面,《共产党宣言》不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更深刻改变了世界文明发展格局,尤其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将其真理力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讲座最后,他强调《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重温这部经典,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真理之光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整场讲座逻辑清晰、内容翔实,既有历史脉络的系统梳理,又有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让现场团干对《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学习经典、传承精神、勇担使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审:王涵 二审:张境坦 三审:廖伟)
皖公网安备 34040402000049号
